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焦点新闻

青岛路虎女打人事件,最讽刺的事

发布时间:2024-09-05 来源: 社情民意观察网 投稿作者:编辑部 字体 [   ] 

来源:社情民意观察网

闹得满城风雨「青岛路虎姐打人事件」终于落下帷幕。最新处理路虎姐「不构成寻衅滋事」青岛公安也在《通报》中着重强调以下几个重点:

第一路虎姐系无固定职业人员,警方对路虎姐打人行为做行政拘留10日罚款1000处罚,目前已写悔过书并愿意承担医疗费用,并核实该案属于行车纠纷引发不属于寻衅滋事。

第二路网传路虎女“肇事逃逸”不属实,已经对其逆行驾驶罚款200元记三分处理。

第三网传「居家拘留」不实属谣言,首发编造信息者已被处罚。

第四视频中出现黑衣男,就是个劝架的。

好嘛!原来是这样!只是我有疑惑为什么不是「寻衅滋事」解释理由有点牵强呐!为此我还特意去看《刑法》相关条例如下图:

反正我没从路虎姐事件看到所谓公平,只看到泼妇骂街打人扬长而去,对受伤退伍军人相关事情倒是没怎么提及。怎么?现在打人的都这么肆无忌惮,为何我感觉打人的反而更有理?另外从通报大量细节有种感觉好像她才是那个无辜者。

这一定是错觉只能说路虎姐“牛逼。”

就事论事,这件事最讽刺的是司机男子接连被打一直强忍没还手。他为啥不还手大家都懂!一个当过兵的人体力强健是能还阻止女人施暴的?

不还手可以说是他军人素养克制了他,也可以说是当下这个社会。

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“想要瓦解一个民族,只要抽掉男人的脊梁和血性拿走女人的廉耻和善良,社会风气坏了几代人也难以修复。”

这段话很讽刺,又恰到好处贴近现实。

我们再深深一想这事对比其他大案就是一般案件,但这事连续好几天霸榜热搜也够奇怪。除网舆论不休,一般而言这种影响不好的社会事件会刻意降低热度,这事貌似没有。

忽然惊醒!这是为什么?

路虎姐火了!一个车牌冲上热搜数十家媒体争相发布,这个场景也是少见。一个打人事件到底讽刺了谁?按逻辑惯性,新闻有它的时效性热度降了也就下去了,但青岛路虎姐事件热度不仅没退还有上升趋势为什么?

假如我们抛开现象看本质,你会发现这就是一起对人性的终极考验和对法律的考验。

路虎姐,逆行驾车蛮横无理,大庭广众之下打人,十分嚣张;男方,退伍军人,他克制住了没还手,完美承受了路虎姐所有暴击这就很炸裂。

是男方懦弱吗?肯定不是,他是在克制在遵守在部队养成的良好品格。这还是本地退伍军人,你要是来玩游客,脾气冲点路虎姐早哇哇大叫了。

不过出手的结果一般人也很难承受。

另外对正当防卫”这件事,我们一直很模糊,那这种情况他要不正当防卫,如果他正当防卫了,会不会判“互殴”?而强势一方的路虎姐仗着有点身份就毫无顾忌又说明什么?

而这种人越来越多像雨后春笋冒了出来。

所以你看当「霸道路虎姐,退伍军人,正当防卫」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时这就是妥妥的人性,与其说这是一起不对等的被动挨打,不如说是踩在人性的软肋上。

中国人真不怕事,但也怕烦麻烦事。那你说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活成了这幅模样?

另外新闻最怕连起来看,不信大家往回看,看青岛另一件曝光的大事“青岛汽贸城”事件。相比路虎女打人,这件事造成的严重影响更应该被关注。

无数无辜女性受黑产业链侵害不悲哀吗?但现在大家的注意力在哪儿?如此一想,路虎姐事件能一直上热门似乎合情合理,毕竟家丑不可外扬。

比起那件事这件事就小了很多。

这让我想一句话来:如果是你家的两个小孩打架,你一定会搞清楚是非曲直,但如果是猪圈的两头猪打架,你肯定是拿着棍子两个一起打,因为你要的是猪圈的安静。

现在看,整个过程清晰,动机明确,

这事直接处理就完了该赔就赔。

但这事就是奇迹的一直沸腾。当退伍军人面对不公还要努力克制不去还手这本就极具讽刺,因为在那样种状况下,谁也没把握还手不会被判互殴。

这是谁的悲哀?又是谁造就这样的悲哀?

我们若连自己都保护不了,

又如何保护家人?

若连保护自己的权利都要被别人定义的话,

那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,

还是退步呢?

社情民意观察网郑重提示:
    国家主席习近平: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、法律权威、法律效力,具有根本性、全局性、稳定性、长期性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,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都必须予以追究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五条规定:一切法律、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必须予以追究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二十七条规定: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,接受人民的监督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三十五条规定: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、出版的自由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四十一条规定: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,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。

社情民意观察网主管    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 新闻热线:15201033015    监督热线:13520637172
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修正集团大厦12层   社情民意观察网总编室

冀ICP备2024075557号-1冀公网安备

关于我们组织机构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