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动态 > 社会民生

你的耳机戴对了吗?来看看这篇选用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4-12 来源: 河北日报客户端 投稿作者: 字体 [   ] 

         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,电子产品的普及率不断提高,随之而来的噪声污染和听力损伤问题也日益严重。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、科学使用电子设备,才能保护听力健康。

         常见耳机优缺点对比

         耳机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使用场景、佩戴舒适度和听力保护需求。以下是三类常见耳机的优缺点对比:

         1

         塞入式耳机(入耳式)

         优点:隔音效果好,体积小巧、便携。

         缺点:深入耳道易压迫鼓膜,长时间使用可能引发耳道胀痛;若音量过大,声波直接冲击内耳,损伤风险较高。

         2

         耳包式耳机(头戴式)

         优点:佩戴时,压力分散在耳廓外围,舒适性较好。

         缺点:体积较大,携带不便;夏季佩戴会感觉闷热。

         3

         挂耳式耳机(骨传导或气传导)

         优点:不堵塞耳道,佩戴时仍能感知环境中的声音,适合户外运动时佩戴。

         缺点:音质通常较弱,漏音问题明显;骨传导耳机可能因振动引发不适。

         综上建议:

         1.日常通勤者可选择降噪耳包式耳机。

         2.运动时优选挂耳式耳机。

         3.建议短时间使用塞入式耳机。

         戴骨传导耳机并非“零损伤”

         骨传导耳机通过振动颅骨直接传递声波至内耳,绕过了外耳道和鼓膜。其工作原理类似于音乐家贝多芬咬住木棍感知钢琴振动——声波经骨骼传导,刺激耳蜗内的淋巴液产生信号,最终被听觉神经接收。

         骨传导耳机的优势是开放双耳,避免长时间堵塞耳道引发感染;适合耳道狭窄、鼓膜受损的特殊人群。但是戴骨传导耳机并非“零损伤”,骨传导耳机需通过振动传递能量,若音量过大,可能因机械振动损伤耳蜗毛细胞;且在嘈杂环境中,使用者可能不自觉调高音量,导致声波能量过载。

         保护听力从两方面入手

         保护听力需从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做好定期日常监测两方面入手。

         1

         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

         1.遵循“60—60—60”原则

         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%;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,之后至少休息10分钟;当外界噪声大于60分贝时不要佩戴耳机或佩戴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。

         2.避免“报复性使用”

         研究表明,许多人在工作学习后通过长时间听音乐释放压力,这种“补偿心理”容易导致音量失控。建议改用运动、冥想等方式放松。

         3.注意耳部卫生

定期清洁耳机耳塞,避免细菌滋生。佩戴入耳式耳机前可涂抹少量凡士林减少摩擦刺激。

         2

         定期进行听力自测

         定期进行听力自测。若出现耳鸣、耳闷胀感,应及时就医检查。

社情民意观察网郑重提示:
    国家主席习近平: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、法律权威、法律效力,具有根本性、全局性、稳定性、长期性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,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都必须予以追究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五条规定:一切法律、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必须予以追究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二十七条规定: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,接受人民的监督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三十五条规定: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、出版的自由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四十一条规定: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,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。

社情民意观察网主管    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 新闻热线:15201033015    监督热线:13520637172
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修正集团大厦12层   社情民意观察网总编室

冀ICP备2024075557号-1冀公网安备

关于我们组织机构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