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日报预警!致命高温将席卷全国,专家:是地球给予人类的反击

2025-07-21 11:28:37 社情民意观察网 作者:安德烈的笔记 字体:【

  或许有的人已经察觉,今年的气候特别的喜怒无常,昨天还是极端的高温,过两天突然就会变成大雨加大风,甚至刚刚入夏气温就已经到达40摄氏度了。

  人民日报还发文预警,多地的地表温度已经达到60°,并且这种高温的范围还在扩大,很可能会席卷全国。

  就连世界卫生组织都开始警告,说今年将迎来致命高温,这是地球对人类的反击!

  为什么地球温度在不断上升?人类有办法阻止吗?

  你发现没,今年夏天才刚开个头,太阳就已经毒辣得像在喷火。

  今年5月中下旬,陕西、河南、山东等地气温直接飙上40℃,西安人连熬四天高温,走在街上感觉像进了烤箱,体感温度一度冲到45℃以上。

  而且根据气象机构预测,今年有高达80%的概率会再次打破高温纪录,成为史上第三热的年份。

  全球1月份已经创下单月高温新纪录,北极某些地方甚至比正常水平高出整整30℃,这简直是地球在报警。

  高温下的生态系统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。

  南美亚马孙雨林正经历1950年以来最惨烈的干旱,曾经奔腾的河流瘦成涓涓细流,雨林碳汇功能濒临崩溃。

  澳洲大堡礁白化面积达到惊人的72%,珊瑚大片死亡,数以万计的渔民看着生计随鱼群消失。

  美国加州年初山火肆虐,过火面积远超十年均值,浓烟遮天蔽日。

  地球这样的转变让大家实在摸不着头脑,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,明明在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么热啊,这才过了几十年,怎么就转变这么大呢?

  其实,气温一路走高的原因,其实可以分成“自然因素”和“人类活动”两个方面。

  自然因素中,像“厄尔尼诺”这种周期性的气候现象,每隔几年就会推高全球平均气温0.1到0.2°C,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也会影响地球接收到的热量。

  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,真正让全球变暖加速的“主力”,是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持续不断的行为。

  我们大量燃烧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,向大气中排放巨量的二氧化碳;同时森林被成片砍伐,导致能吸收二氧化碳的“地球绿肺”越来越少。

  这些气体像一层越来越厚的棉被,裹住地球,把本该散掉的热量困在大气层内,形成所谓的“温室效应”。

  而温室效应的后果,远不止是“天热了”这么简单。

  冰川融化是最直观的现象之一——格陵兰冰川一天就能融化80亿吨冰,新西兰的塔斯曼冰川每年后退500米以上,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沿海城市和小岛国家。

  除了冰川融化外,热浪更成了“沉默的杀手”。

  2024年沙特麦加朝觐期间,51.8℃高温夺走了1301人的生命,巴基斯坦一度出现52.9℃的极端高温。

  巴西主要咖啡产区米纳斯吉拉斯州遭受了严重的干旱,直接导致咖啡减产35%、印度小麦也因为严重的高温导致收成缩水18%。

  有人或许会反驳我说,现在都有空调,为什么还会这么人死亡?

  但是,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空调,有的人甚至大夏天顶着太阳工作,这样的情况下,很容易中暑。

  万一一个不注意,变成热射病,致死率是很高的!

  好在面对这种局面,国际社会已经在做出努力。

  欧盟早就有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打算,准备在 2023 年之前拿出 1050 亿欧元来推进相关事宜,他们的目标是到 2030 年让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升至 20%。

  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也在不断加速,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,就是在 2030 年之前,实现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装机总量达到 12 亿千瓦。

  而且,中国不仅专注于自身的发展,还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伸出援手,给他们送去气象设备和预警系统,这样一来,更多的人在灾难即将到来的时候,能够提前得到消息,及时做好准备躲避危险。

 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应对气候变暖也不是只能“干看着”,一些生活习惯的小调整,积累起来也能带来改变。

  比如多选择公共交通或骑行代替开车;空调别开太低,26℃以上其实更健康。

 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,减少塑料使用;甚至只是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,都是在为减排出力。

  这些行动未必惊天动地,但当越来越多人开始有意识地低碳生活,改变的合力就会显现出来。

  说到底,地球的“高烧”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,退烧当然也需要时间、技术和全球的协作。

  但无论政策多宏大,科技多先进,真正推动改变的起点,还是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认真对待这个问题。

人员查询

人民日报预警!致命高温将席卷全国,专家:是地球给予人类的反击

  或许有的人已经察觉,今年的气候特别的喜怒无常,昨天还是极端的高温,过两天突然就会变成大雨加大风,甚至刚刚入夏气温就已经到达40摄氏度了。

  人民日报还发文预警,多地的地表温度已经达到60°,并且这种高温的范围还在扩大,很可能会席卷全国。

  就连世界卫生组织都开始警告,说今年将迎来致命高温,这是地球对人类的反击!

  为什么地球温度在不断上升?人类有办法阻止吗?

  你发现没,今年夏天才刚开个头,太阳就已经毒辣得像在喷火。

  今年5月中下旬,陕西、河南、山东等地气温直接飙上40℃,西安人连熬四天高温,走在街上感觉像进了烤箱,体感温度一度冲到45℃以上。

  而且根据气象机构预测,今年有高达80%的概率会再次打破高温纪录,成为史上第三热的年份。

  全球1月份已经创下单月高温新纪录,北极某些地方甚至比正常水平高出整整30℃,这简直是地球在报警。

  高温下的生态系统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。

  南美亚马孙雨林正经历1950年以来最惨烈的干旱,曾经奔腾的河流瘦成涓涓细流,雨林碳汇功能濒临崩溃。

  澳洲大堡礁白化面积达到惊人的72%,珊瑚大片死亡,数以万计的渔民看着生计随鱼群消失。

  美国加州年初山火肆虐,过火面积远超十年均值,浓烟遮天蔽日。

  地球这样的转变让大家实在摸不着头脑,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,明明在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么热啊,这才过了几十年,怎么就转变这么大呢?

  其实,气温一路走高的原因,其实可以分成“自然因素”和“人类活动”两个方面。

  自然因素中,像“厄尔尼诺”这种周期性的气候现象,每隔几年就会推高全球平均气温0.1到0.2°C,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也会影响地球接收到的热量。

  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,真正让全球变暖加速的“主力”,是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持续不断的行为。

  我们大量燃烧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,向大气中排放巨量的二氧化碳;同时森林被成片砍伐,导致能吸收二氧化碳的“地球绿肺”越来越少。

  这些气体像一层越来越厚的棉被,裹住地球,把本该散掉的热量困在大气层内,形成所谓的“温室效应”。

  而温室效应的后果,远不止是“天热了”这么简单。

  冰川融化是最直观的现象之一——格陵兰冰川一天就能融化80亿吨冰,新西兰的塔斯曼冰川每年后退500米以上,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沿海城市和小岛国家。

  除了冰川融化外,热浪更成了“沉默的杀手”。

  2024年沙特麦加朝觐期间,51.8℃高温夺走了1301人的生命,巴基斯坦一度出现52.9℃的极端高温。

  巴西主要咖啡产区米纳斯吉拉斯州遭受了严重的干旱,直接导致咖啡减产35%、印度小麦也因为严重的高温导致收成缩水18%。

  有人或许会反驳我说,现在都有空调,为什么还会这么人死亡?

  但是,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空调,有的人甚至大夏天顶着太阳工作,这样的情况下,很容易中暑。

  万一一个不注意,变成热射病,致死率是很高的!

  好在面对这种局面,国际社会已经在做出努力。

  欧盟早就有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打算,准备在 2023 年之前拿出 1050 亿欧元来推进相关事宜,他们的目标是到 2030 年让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升至 20%。

  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也在不断加速,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,就是在 2030 年之前,实现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装机总量达到 12 亿千瓦。

  而且,中国不仅专注于自身的发展,还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伸出援手,给他们送去气象设备和预警系统,这样一来,更多的人在灾难即将到来的时候,能够提前得到消息,及时做好准备躲避危险。

 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应对气候变暖也不是只能“干看着”,一些生活习惯的小调整,积累起来也能带来改变。

  比如多选择公共交通或骑行代替开车;空调别开太低,26℃以上其实更健康。

 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,减少塑料使用;甚至只是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,都是在为减排出力。

  这些行动未必惊天动地,但当越来越多人开始有意识地低碳生活,改变的合力就会显现出来。

  说到底,地球的“高烧”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,退烧当然也需要时间、技术和全球的协作。

  但无论政策多宏大,科技多先进,真正推动改变的起点,还是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认真对待这个问题。


责任编辑:安德烈的笔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