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9日,大雨滂沱,青县珠庄村的和润泽家庭农场瓜果采收已接近尾声。雨幕如织,敲打着大棚薄膜,奏响丰收乐章,张进向记者讲述他带领乡亲们发展现代农业、共同致富的历程。![]() 6月19日,青县和润泽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中,张进正在查看甜瓜的长势。 今年38岁的张进,是青县张家楼村人。2008年,他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,从事了微生物发酵研究工作。“从事这项工作两年后发现,果蔬化肥、农药用量过度,让水果、蔬菜失去原本味道。”张进介绍,发现这一问题,他决定学以致用,通过努力种出优质农产品,让果蔬回归本真滋味。 2012年,张进与朋友合作,流转珠庄村近百亩土地,建起温室大棚和春秋拱棚,开始发展设施农业。 当年,青县大棚甜瓜种植效益下滑,不少农户想改种大棚西瓜,却不知道选哪一个品种,怎样突破技术瓶颈。 “瓜农在不清楚选择哪个品种、运用哪些技术的情况下,盲目种植,市场风险比较大。”张进介绍,正是基于此,他带领大伙不断到外地参观学习和考察,经多轮筛选,确定几个好品种,引种到青县种植。 ![]() 6月19日,青县和润泽家庭农场的吊秧西瓜采摘已接近尾声,张进正在挑选西瓜。 “我们引种的红贝贝西瓜,瓜型是正圆形,这种西瓜要比市场上短椭圆形、长椭圆形西瓜,每斤售价高出0.5元至1元。”张进介绍,“红贝贝”口感好、品相佳,当年便让参与种植的农户尝到甜头。 好品种当然需要好技术的支撑。这些年来,张进与河北省蔬菜产业创新体系的专家学者建立密切联系,由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,科技赋能,助力果蔬产业健康发展,改良原先粗放的管理模式。 ![]() 6月19日,青县和润泽家庭农场的吊秧西瓜采摘已接近尾声,张进正在挑选西瓜。 “西瓜、甜瓜的种植方法由过去的大水大肥,变成如今的精准化、精细化管护。”张进举例说,“原先都是大水漫灌,现在改为滴灌或微喷,实现水肥菌药一体化,省水、省肥、省药,还能提升瓜果品质。” 技术创新与科技赋能,给张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。2024年,“全国西甜瓜擂台赛”在北京市大兴区举行。张进拿出自家最优质的甜瓜参赛,最终在1400多个参赛样品中脱颖而出,夺得冠军。 ![]() 6月19日,张进向记者展示新引进的甜瓜品种——金色蜜瓜。 和润泽家庭农场的甜瓜不仅畅销,还在全国获奖,很多瓜农向张进这位“甜瓜大王”学习。据统计,在张进的示范引领带动下,当地瓜农通过新品种引进和栽培技术的创新,累计增收超千万元。 谈及下一步打算,张进表示,要进一步带领周边百姓进行瓜果的品种迭代更新,通过示范引领推广种植好的品种,对接南方高端消费市场,让更多乡亲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,助力乡村振兴。 责任编辑:韩晓薇 |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