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法制新闻

中调网评论:为何不举报都是好干部,一查全是贪官?

发布时间:2025-04-22 来源: 投稿作者: 字体 [   ] 
 
        在社会舆论场中,时常能听到这样的疑惑与感慨:为什么平日里看似风平浪静,官员们都以正面形象示人,一旦被举报、被调查,却往往被揪出诸多贪腐问题,如毛奇、金湘军、殷美根、杨小伟等。“不举报都是好干部,一查全是贪官”,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复杂的现实逻辑?

        从贪腐行为本身的特性来看,它具有极强的隐蔽性。官员身处权力体系之中,有足够的资源与手段来掩盖自己的违法违纪行径。他们可能会精心编织利益输送的暗网,利用职务之便,在看似正常的业务往来、项目审批、人事任免等事务中,悄然谋取私利,而这些交易往往在私下进行,外人很难察觉。同时,贪腐行为并非一蹴而就,许多贪官都是在长期的权力浸淫下,逐渐迷失自我,从最初的小恩小惠,到后来的巨额受贿,一步步走向深渊 ,这个渐变的过程也使得他们的贪腐行为更难被及时发现。

        官场的不良风气与“潜规则”也为贪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,拉帮结派、权钱交易、互相包庇等现象时有发生,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政治生态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一些官员即便心存贪念,也会因看到身边人安然无恙,或者受到周围人的影响,而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加入到贪腐的行列。同时,官官相护的现象使得举报与监督变得困难重重。举报人往往会面临各种压力与风险,如被报复、被边缘化等,这使得许多知情者即便发现了问题,也选择沉默,不敢轻易发声。 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与执行的不到位,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。一方面,内部监督有时会受到人情、利益等因素的干扰,难以真正发挥作用。一些监督部门与被监督对象同属一个系统,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,在监督过程中可能会有所顾虑,导致监督流于形式。另一方面,外部监督虽然力量强大,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诸多障碍。公众监督渠道不够畅通,信息不对称使得民众很难获取官员贪腐的确凿证据;媒体监督也可能受到各种限制,无法充分发挥其曝光与监督的作用。

        当然,不能因为“一查全是贪官”的现象,就否定整个干部队伍的努力与贡献。事实上,绝大多数干部都是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兢兢业业地工作,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我们应该以客观、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一问题,既要看到贪腐现象的严重性,也要看到国家在反腐倡廉工作上的决心与努力。

        要改变这一现状,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,强化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协同作用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同时,要加大对贪腐行为的打击力度,提高贪腐成本,形成强大的威慑力,让官员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。只有这样,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重塑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。
社情民意观察网郑重提示:
    国家主席习近平: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、法律权威、法律效力,具有根本性、全局性、稳定性、长期性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,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都必须予以追究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五条规定:一切法律、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必须予以追究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二十七条规定: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,接受人民的监督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三十五条规定: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、出版的自由。
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四十一条规定: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,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。

社情民意观察网主管    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 新闻热线:15201033015    监督热线:13520637172
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修正集团大厦12层   社情民意观察网总编室

冀ICP备2024075557号-1冀公网安备

关于我们组织机构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