尴尬的中秋月饼,韩国不收国人不要,成为夹缝中的黑户
文章来源:社情民意观察网
中秋佳节!祝各位读者朋友阖家欢乐。
聊聊月饼。
最近有点恍惚都快忘了今天是中秋,昨晚月色正浓过了今夜就算该满月了,唯一缺憾是没有星星作伴,天空周围大片黑色天幕,徒留一轮明月亮的发烫...
像是某种警示又觉它在倾诉。
记忆里中秋热闹非凡,赏月、吃月饼、玩花灯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比之今朝热闹不知繁几,今人看旧人何止羡慕。就是不知延续千年习俗到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,是否还会常被人提起。
一夜之间月饼成了人人厌弃弃之如敝履的烫手山芋,国外不收国人不要成为夹缝中的黑户...
谁又能想到,8月18日韩国对中国月饼急发三道召回令消息,和网友晒出月饼渣被蚂蚁群吃后惨死的模样曝光后持续发酵,竟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...
首先是舆论轰动,有“中华老字号”的稻香村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韩国紧急退回三款月饼显示均来自该企业,原因是月饼中含有一种当地禁用的防腐剂(脱氢乙酸钠),依韩国食品标准脱氢乙酸钠是被明令禁止添加在淀粉类食品中,但在我国仍是月饼中合法合规的食品添加剂。
脱氢乙酸钠是什么?简单说它能对霉菌和酵母菌起抑制能力。
这东西便宜又好用,所以被大量使用。
这种东西有防腐效果不假,但人长期摄入脱氢乙酸可能引起肝、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,表现为肝肾功能性减弱,惊厥、颤抖等,还可能会引起体重的减少和慢性肺水肿。
对脱氢乙酸钠的使用,多数国家要么干脆禁用要么作严格限定。
欧盟更干脆盟禁止在任何食品中添加该物质,日韩则不允许再淀粉类或烘焙食品中添加。国外脱氢乙酸钠使用相当严格,回到国内你会发现并非如此。
不仅用了应用范围还更广。
2021年前依据我国《食品添加剂标准》,他可以被广泛用于黄油,腌渍蔬菜、 腌渍食用菌和藻类、发酵豆制品、淀粉制品、面包、糕点、烘焙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、预制肉制品、熟肉制品、复合调味料、果蔬汁...
2021年后,发现这东西长期摄入可能损害人体。于是删除其中八大项,但仍被允许腌渍的蔬菜、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、发酵豆制品和复合调味料中使用。但实际企业生产活动中仍被添加其他食品中。
6月份的时候,中国出口一批面包,被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不合格,检测出了脱氢乙酸钠。
好消息是,2025年起脱氢乙酸钠将被禁止添加。
那这些和稻香村有什么关联?关联不大,但是韩国确实检测出了月饼中含有的脱氢乙酸钠。本来这添加剂不会引起人们太大注意,偏偏前几天网友晒出蚂蚁吃完月饼全军覆没视频,一下刺痛到人们那脆弱神经。
你说脱氢乙酸钠或许感觉不大,这视频一出,就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一夜之间“月饼不能吃了”等言论充斥网络。事实上,就算没这事,中秋节某种程度上也算是“名存实亡”包括其他传统节日,比如春节,端午,清明等等....
人们归属感正在一点点变淡,节日再难勾起儿时那股回忆。现在我们看到的满是金钱铜臭,而围绕金钱滋生的是大量肮脏不堪。
中国食品到了必须重视地步。
韩非的《扁鹊见蔡桓公》记载,扁鹊面见君王观其面色说,病在肌肤不治恐深。蔡桓公不悦说自己没病,十日后扁鹊再见蔡桓公,说病在肠胃不治恐深蔡桓公不以为意,最后扁鹊忘而急走。
蔡桓公疑惑为何?扁鹊说:病在骨髓,司命之所属,无奈何也。
中国食品已经到了药石难医地步,再一进步是万丈深渊。病在肌肤药石尚可治,病入骨髓则药石难医。
而最近几天受舆论影响,各大商超小店月饼大多无人问津,京东平台数据现实比去年下降75%,厂家上班一天休三天处于半停工状态终于是影响到行业整个链条了。
不止月饼,我们的水源,蔬菜,乃是加压鱼肉均存在此类现象。鸡蛋没鸡蛋味,西红柿又硬又长久,尤其韭菜是农残的重灾区。
可以预想中秋过后,整个行业有可能进入遇冷寒冬,当人们逐渐遗忘中秋不吃月饼,不吃月饼、不玩花灯、不赏桂花仿佛一切和自己无关时。
那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传承就断了。
那么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?
式月斯生,俾民不宁。
国家主席习近平: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、法律权威、法律效力,具有根本性、全局性、稳定性、长期性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,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都必须予以追究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五条规定:一切法律、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必须予以追究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二十七条规定: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,接受人民的监督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三十五条规定: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、出版的自由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四十一条规定: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,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