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6日,中纪委一纸通报震动市场:
原证监会主席、正部级高官易会满落马。
金融圈哗然,股民炸锅。
那个掌控A股闸门、被骂了五年的男人,终于“出事”了。
但更炸裂的,其实是消息背后曾经流传已久的一句话——
“他不是被突然调查的,而是被咬出来的。”
这只“金融大老虎”,据说是被一位差点判死的浙江金融副省长咬出来的——朱从玖。
就在几个月前,朱从玖站在法庭上,本是“受贿过亿、死刑起步”的标准案件。
供词名单
可最后,他却戴罪立功拿到了“无期徒刑”判决——换来这份“生”的,不是悔过书,而是一份。
而这份名单,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:
六大银行的浙江省分行行长,一个接一个被查;
数十家平台基金、私募券商牵涉其中;
中金资本高层“集体失联”;
连证监会系统,最顶端的那一位,也没能逃过。
你以为这只是又一个贪官倒下,
但其实,这是金融系统最深的一次“抽血手术”。
他们不是贪了多少钱,而是把金融变成了他们个人的提款机,把规则变成了游戏,把平台变成了赌场。
而你、我、我们,才是这个局里,被下注的筹码。
现在,这场游戏终于反噬了这些金融腐败分子自己。
第一章|一个副省长的“保命供词”,撬开了整个金融系统的盖子
他本该是个“体面落幕”的人。
朱从玖,曾是证监会高层、上交所总经理,后来在浙江担任副省长,分管金融整整十年。
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一直是“清醒、儒雅、有思想”:
喜欢引经据典,讲话时常引用《孙子兵法》;主政浙江金融期间,还推动设立“钱塘江金融研修院”,口号是“为金融强省打底”。
但2023年春天,他出事了。
官方通报的措辞并不复杂:
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。”
等到案情公开时,数字触目惊心:
受贿金额超过1.05亿元。
这是标准的“死刑起步线”。
不少了解司法系统的人都认为,朱从玖这次凶多吉少。
悄然的转折
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结局已定的时候,一场发生了。
——最终,他被判的是“无期徒刑”。
一位接近案件审理的人士透露:
“他的供述非常关键,内容很深,牵涉面也大,属于戴罪立功了。”
据说朱从玖被抓一行,他始终表现“愿意配合”。但当谈到他分管金融期间与几家银行的关系时,他突然沉默很久,之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
“我知道一些事,也参与过。我愿意讲。”
从那之后,一份数万字的“补充材料”陆续呈上。他详细交代了自己在分管金融时期,与多家银行负责人、金融机构、平台公司的交集。
而某位老同事调任中央某金融监管部门后,相关资源与项目仍有延续……他的家人也曾与某券商旗下机构有过合作。
虽然没有点名,但与朱从玖同为“老工行体系”、又在2019年起执掌证监会的那位——身份已呼之欲出。
朱从玖的这个案子,涉及了:
六家银行在浙分行“一把手”;
某私募项目以“政府合作”为由获得巨额授信;
数个IPO项目审批存在“提前过会”的非正常流程;
更关键的,是指出了某位监管高层的子女,曾在项目初期阶段“做过牵线工作”。
这些信息,都成为后续案件的触发点。
朱从玖不是简单的“认罪减刑”,而是以“结构性说明”撬开了一个权力-金融-资源相互勾连的系统。
在那个系统里,有人一手批钱、一手收股权;
有人坐在会议桌上“指导资源对接”,桌下却早已安排好项目路径;
也有人坐镇监管之位,却默许亲属借“外部机构”打通通道。
这不是贪腐,这是“结构性寻租”。
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,而是一个“系统性角色”在崩塌前,掀起的漩涡。
第二章|中专生的逆袭,股民口中的“易所长”,抽血市场五年后终究被反噬
他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金融贵族”。
易会满,出身浙江温州苍南,从一所名叫“浙江银行学校”的中专走出,34年里,从基层柜员一路做到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,再成为正部级的证监会主席。
这是一个标准的逆袭故事。
但故事走到后来,却成了股民口中的“抽血机神话”。
2019年1月,易会满从工行“空降”证监会,被称为“银行系打破传统接棒的里程碑”。他自己也曾公开表示:
“证监会主席这个岗位,就像是火山口。”
他知道不好干,也知道这个岗位意味着什么——压力、民怨、还有满屏的“易所长”段子。
但他没能想到的是:
这口火山,最后真的爆了,而且把他吞进了熔岩里。
责任编辑: